日本宫城县仙台市10月17日开始全面运用小型无人机,在发布海啸警报等情况下自动飞行,用扬声器呼吁沿海地区的人避难。外媒报道称,这是世界上首个无人机海啸预警系统。
报道称,仙台市目前用来呼吁民众避难的无人机有2架,若全国瞬时警报系统(J-alert)发布了海啸提醒信息、海啸警报和大海啸警报,无人机就会自动升空,花费约15分钟在当地海岸线上空飞行。为了在发生灾害时通信不受阻,仙台市还建设了用于操作无人机的高速通信网。
随着无人机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在检测领域的应用尤其广泛。结合不同的挂载,无人机可以实现不同的检测任务。使用无人机检测不仅可以降低成本,降低工作风险,提高效率,还可以使检测工作更加规范。下面,我们跟着空中未来来看看无人机在风电和光伏行业的应用。
随着电力网络在全国深入布局,无人机在电力巡检领域迎来广阔发展空间。以江苏为例,2022年无人机累计巡检45.2万余基,无人机规模化水平同比提升192%,并率先建成国网首个固定机场全自主跨专业协同巡检示范区,预计年底实现全省13个地市7200平方公里无人机协同巡检示范区建设覆盖,大大提高了电力巡检的精益化、智能化、自主化水平。
为保证巡检过程中的拍摄图像质量,该系统支持无人机基于经纬度、时间、天气等信息模拟光照环境,精确选择测过区域。然后,通过场景识别、Raw域AI测光和焦点分析技术配合光场均衡算法智能调节曝光,成功实现无人机巡检过程中拍照功能。
“无人机能够智能识别外部环境,辅助规划飞行轨迹,同时提升了逆光或者强光环境下无人机拍摄的照片质量。”国网江苏电力输电处副处长黄翔说:“AI智能辅助拍照提高了无人机巡检智能化、自主化,让巡检作业更简单、更智能、更快速。”
通过无人机搭载红外检测多传感镜头,检测人员可对建筑物4个立面自主环绕贴近飞行,通过激光雷达测距定位,一键拍摄外墙高清红外矩阵照片(红外+广角+变焦+复合),全方位多角度覆盖外墙所有位置。兴趣点追踪功能可精准复拍,对缺陷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和复核,提高识别和定位准确度。利用红外软件解译红外照片,以数字或二维热图象的形式显示目标设备表面的温度值或温度场分布,利用多场景调色盘反演保温板脱空脱落、渗水等图像和温度数字信息。
“常规的人工巡检模式下,2名运维人员全面巡检一座220千伏变电站需要3个小时,尤其在高温天气下,对运维人员的体能和巡检的效率都会造成较大影响。”220千伏金岱变电站站长侯艳介绍,以往的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不高,对巡视人员的体能也有很大“烤验”,而且由于视角受限,很难及时发现和定位某些高处或隐蔽位置的设备缺陷。新的“地空联合”智能巡检模式不仅极大提升了巡检效率,还可以使运维人员从繁重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设备隐患查漏补缺。
“当前正值三伏天,设备供电压力较大,无人机能够从高空俯视角度发现设备高处的发热、锈蚀等问题。”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专责杨光说道,无人机巡检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会拍摄大约800张高清照片和若干视频,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照片和视频锁定缺陷隐患的准确位置,并分析判断紧急程度,制定计划及时处理。
原来人工巡检10个变电站两个人一组需要二至三天的时间,现在5G无人机和机器人“入驻”变电站后,完成这些工作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两次全方位的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