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网站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2023年将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公告显示,自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提到在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机器人" target="_blank">手术机器人将实现进口零关税,以适应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
手术机器人,简称为RAS,严格上应该称之为机器人协助的外科手术。为了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30年前首次引入“手术机器人”这一概念。
2000年,第四代手术机器人达芬奇辅助机器人系统(Intuitive Surgical公司)被美国FDA批准,主要应用于泌尿外科前列腺癌的根治切除术和妇科的良性肿瘤切除。
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正处于快速孵化成长的过程中。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的手术机器人行业,技术、研发和时间成本依旧高昂,且离不开政策和资本的支持。相关企业应抓住国家大政方针支持产业的机会,努力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当下,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明显加快。据统计,投融资数量大幅增加,整个赛道总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在投资界看来,从学术和临床两方面,手术机器人都获得了高度关注,并且体现出一定的卫生经济学价值,未来5-10年,手术机器人应该会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
“手术机器人行业的标杆是国外的达芬奇机器人,相比之下,国内尚未有能与之媲美的厂商,国内手术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可以概括为道阻且长,前途光明,仍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攻关与市场培育。”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对财经网表示。
他认为,手术机器人需要解决稳定可靠性的问题,这需要深厚技术的加持和保障,这是建立医生信任的基础;另一方面,手术机器人企业需要解决易用性的问题。
东北证券研报认为,中国手术机器人正处于从依赖进口手术机器人转向基于国内参与者的技术创新的阶段,长期看好国产手术机器人未来发展潜力。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异地跨区域就诊的现象十分明显,这不但增加了就医难度和就医费用,而且不合理的流向也使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下降,大医院的医疗优势得不到利用,无形中浪费了医疗资源。尤其对骨折这种常见的疾病而言,远程诊断和远程手术能够充分利用合理的医疗资源为患者解决治病难、治病贵的问题。针对于此,我国正在搭建5G远程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示范场景,探索经济、有效、安全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远程诊疗模式。
虽然医疗机器人有许多技术、理念难关有待攻克,但齐鹏对机器人的未来总体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机器人是一个持续性概念,将成为集成各种科技和软硬件的产物。在国家对高端医疗装备重视下,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将不断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同时与高校科研相结合,逐渐实现产业化。
有了‘天玑’手术机器人,就相当于给医生装上了‘透视眼’和‘第三只手’,大大提高了手术精准度,降低了手术风险 "。同时只要提前规划好各项参数,年轻医师即可完成复杂各种通道螺钉置钉操作,大大降低了手术学习曲线,真正做到了使复杂手术更加安全,常规手术实现微创化,发挥 " 智能 + 人工 " 的最大效益。
手术机器人最早是为航天员提供医疗保障的医疗项目。医生可利用视频成像系统,坐在机器旁操作系统,控制机械手臂,远程为患者施行手术。因为视野更清晰,器械臂操作更灵活、且不会抖动,手术机器人近年来在医疗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